close

 

《深夜前的五分鐘》(英文:Five Minutes to Tomorrow),是由日本導演行定勳執導,改編自日本推理愛情小說作家本多孝好同名著作的一部2014年中國愛情電影,並由劉詩詩、張孝全、三浦春馬等主演,講述了發生在上海的關於一對雙胞胎姐妹(若藍和如玫)和兩個男人之間撲朔迷離的愛情故事。影片於2014年10月23日上映。
 
看了海報加上有我喜歡的劉詩詩 男主角三浦春馬, 李孝全這班底也不錯~ 可惜香港沒國內早上映。上周末2天趁著假期到深圳看了3场深夜[網上買票攻略]。已经中毒了XD 其中一場還得到微博上抽獎的贈票 (第一次在微博上中獎, 哈)

算上爸爸系列大電影,深夜是我今年第二套進電影院看的電影。因為我最怕電影不能靜心觀賞,旁邊一堆小孩在鬧或一路侃侃而談內容的,如果不是特別感興趣的都等下線了在家看。

p2199486085  


光看電影名字和海報還以為是一貫日本純愛小品電影,一個圍繞著主角們發生的午夜的故事,不過本著主角陣容和大導作品就夠吸引了。感覺日本戲劇都比較重視細節,拍攝細膩多,喜歡透過故事反映現實社會狀況,或揭露人性黑暗的一面,從而引來大眾的反思得到人生體悟。這套也一樣,看完以後滿是一堆疑問,而這堆疑問導演都沒有給出答案,因為答案就在我們心裡,像老師傅跟修表客人說的"手表的價值由你來決定",當價值能用金錢去衡量時那麼它已失去了價值成為價格,是一種能計算的標准。所以導演讓結局留白,隨著我們成長,人生不同的經歷現在看懂或看不懂的點,會在某天豁然明白,也會作出變化它沒有模擬答案。在這種的商業時代能有這種導演拍出這樣的作品,很是感動。某些導演是衝著票房去拍的,有些是衝著獎項去拍的,而行內跟行外看的要求又不一樣。以奧斯卡頌獎禮為例,三大獎項"最佳電影" "最佳男主角" "最佳女主角" 都不是來自最賣座的電影,阿凡達, 變型金剛拿到了以上三個嗎? 都沒有。上一次票房跟獎項成正比的電影已經是"鐵達尼號" 了。如果好電影=好票房那麼只需要頒一個最賣座電影獎就好了。所以如果我們能從電影中得到了領悟,有空時再反覆的看,仔細回味那麼我們已經肯定了這套電影的價值。也肯定了導演,演員和幕前幕後所付出的努力了。

 

電影一開始詩詩的旁白"我是誰! 我究竟是誰!" ,一對雙胞胎在一次又一次的互換角色中迷失了自己。"沒有遺失就不能找到" 那麼她們到底如何找回自己? 就看這2小時的電影了。對於我來說,第一次看直覺覺得回來的是如玟,從送鐘(送終)到藍色蝴蝶飛到白光中,不記得天倫送的衣服,不會游泳等很多親都提到的點。一般日本戲劇也著重帶來正能量,勵志的劇比較多。而且花絮導演有提到本來不是選的毛裡求斯,而是一個充滿殺氣陰暗的地方,後來才換了感覺能洗滌心靈讓人感覺平靜的毛裡求斯。所以導演想透過電影表達的也是比較正能量的信息吧,而不是2姐妹互相撕殺的陰暗面。


詩詩在這套戲中分裂了3個人,若藍/如玟/海難回來後的其中一人,這裡可以用著名的精神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所提到的人格結構去說。他所提出的人格結構由三個部份組成。分別是本我、自我和超我。本我就是本能的我,是最原始的人性,以快樂為原則,不管一切去滿足我們人類所需要的欲望,像電影裡那個砸玻璃的小孩,不懂任何道德觀沒有理由,很自私的不管別人。而自我是現實中的我,通過後天在社會中學習,在現實環境中生長。是理性、懂得思考和有判斷力的,在滿足自己本能的原始願望時,也能明白現實生活中道德的限制,在本我的衝動和超我的壓抑中取得平衡。超我則是人格中最高尚的,遵守道德原則,嚴格去批判約束自己的行為。即是追求完美的,要求自己符合理想中的標准,並通過良心去監督自己免於犯錯。三者的平衡發展才是正常的,互相牽制才是最理想不能側重任何一方。

 

可能很多人不能明白。按網上提到的例子簡單點去說明。西游記的三師徒,「本我」就是二師兄豬八戒只知道吃喝睡,比較自私只管自己的; 「自我」就是孫悟空也是自私的不過受到緊箍咒的限制而有所壓抑。「超我」則是唐三藏,刻守道德,追求完美。荷李活電影黑天鵝中也是體現了人格。只是那套用了芭蕾舞劇天鵝湖中的黑白天鵝去表達,而這套導演則把人性的兩面套在了雙胞胎身上。


妹妹如玟看上去像是個心機女,做事自私比較「本我」,不受道德約束,是個熱情,活潑奔放的人,享受互換角色帶來的快感(雙倍人生)。姐姐若藍性格內儉,因為覺得從小到大妹妹都搶走了本屬於她的東西,一直生活得很壓抑。雖然被氣跑的時候哭著跟阿良說""我希望如玟能夠消失!" 但隨即卻說"是不是我消失了就好" 因明白到這是違反道德,受到良心的懲罰而產生了內疼感。人性不能被滿足,長期受到壓抑時則需要透過另外的方式去舒解。姐姐從阿良處得到了5分鐘,希望能到一個沒有如玟的世界。阿良的前女友跟若藍,都貪戀這個自欺的小便宜,得到了懲罰。「本我」和「超我」二者都是強勢的,互相對立。電影前半導演從服裝到發型方面讓大家能明確區分若藍如玟二人,甚至在2位男主都不能區分時(阿良第一次見2姐妹/ 天倫送錯衣服給若藍) 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來了。


而弗洛伊德也提到人在對「本我」壓抑過盛時會產生一種潛意職的自我防衛,去避免精神上的傷痛,罪惡感等,令自己心理上得到調節,就是自欺欺人。當中幾點為
1) 壓抑 (當某種觀念, 衝動不能被「超我」接受時,會潛意職將痛苦的經驗抹走,否認作過的行為,令自己不再產生焦慮痛苦,是不自覺的失憶)
忘了玻璃是誰砸的,都說是對方做的。
2) 投射 (當人有不良的動機,焦慮時會將責任歸於他人,從而得到解脫)
都說是對方把自己從秋千上推下來,但只有1個人頭上有傷疤


3) 仿同 (模仿或順從自己敬愛或尊崇的人,吸取別人優點/行為以增加自己能力)
互換角色享受的雙倍人生
這仿同也分為"反感性仿同" 就是一方面討厭但又會去模仿 ; 一種是"向失落者仿同" 就是失去愛的人時,會模仿他人特點,使其部分或全部出現在自己身上,而減少喪失所愛帶來的痛苦


4) 升華作用 (以合符社會道德的方式去宣泄自己,從而給社會接納贊賞,e.g 以繪畫文學創作表達不滿)
若藍的職業,自由撰稿人及喜歡演戲


5) 合理化作用 (合理化或符合社會接受的理由去掩飾原來的衝動/行為,令其合乎邏輯)
送鐘,是阿良替若藍選的,阿良不了解中國人是不會送鐘(送終)給別人,若藍卻很清楚


弗洛伊德提到的自我防衛機制不止這些點。
最後「自我」就是衝動的「本我」+約束的 「超我」兩者間的矛盾,所以才有1種回來的人身體住著2個靈魂的感覺。海難前是若藍找回自我的故事,海難後是如玟找回自我的故事。


二人都同樣做了以手遮臉,像帶上面具的動作。面具有隱藏自己的暗示,面具又有代面之稱,故有蘭陵王英勇善戰但因貌美未具威嚇,所以每次上陣皆帶上面具以震懾敵人。帶上了面具,才能真正地隱藏本我,找回自我!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艾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